博文

【明星风采】组图:女星绝版照片珍藏 林青霞、甄珍、上官云珠、余安安、胡茵梦……

图片
甄珍, 1948 年 7 月 17 日出生。 1966 年的古装片《天之骄女》是甄珍主演的第一部影片。 1971 年主演的《缇萦》获第十七届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奖。她自 1973 年起主演了《彩云飞》、《心有千千结》、《海鸥飞处》等多部根据 琼瑶 小说改编的影片。在其中扮演气质娴静的少女,受到台、港及东南亚观众的欢迎,成为 1970 年代前期的文艺片首席女星。 1978 年随导演 刘家昌 赴美发展并结婚,之后便极少演出。 徐来, 19096-1973 。她出身小康,但家道中落,一度潦倒,曾经去蛋厂做过女工。 1927 年,考入黎锦晖主办的中华歌舞专修学校,毕业后加入明月歌舞团,并与黎锦晖结婚。徐来长得很标致,有 “ 东方标准美人 ” 的绰号。明星影片公司负责人之一周剑云看中了她, 1933 年聘请她加入 “ 明星 ” 。 1933 年,她主演了无声片《残春》,因此片一举成名。 1935 年,阮玲玉的自杀对徐来刺激很大,在主演了《船家女》后,便息影。 林青霞,台湾著名电影演员,是七十年代后期最著名的文艺片巨星之一,曾被誉为东南亚第一美女,亦是当时华语影坛的玉女掌门人。拍过一百多部电影,角色从青春玉女演到女侠,并且凭借《滚滚红尘》获得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八百壮士》获亚太影展最佳女主角。 1992 年以《笑傲江湖 Ⅱ 东方不败》再攀事业高峰。成为了横跨文艺与武侠两种不同风格的电影演员,也是走红时间最长、几乎从未被时代潮流给吞没的传奇之一。她曾经被誉为东南亚第一美女,丽质天成,堪称绝色,带着仙气象女神。她曾经拍过一百多部电影,从青春玉女演到英气女侠,个个形象都成为经典。她曾经是众望所归的金马奖影后,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余安安, 16 岁那年进入影视圈。她主演的电视剧有《大地恩情》、《陈真》、《天蚕变》、《彩云深处》、《书剑恩仇录》、《武侠帝女花》等。她那中西合壁的外型,自然、婉约的表演特色。无论是演古今人物,都十分抢眼惹人瞩目,成为无线电视台的当家花旦。她的曾祖父是英国人,让她一出生就是一个漂亮的洋娃娃,十四岁亭亭玉认识英俊的少年尔冬升,十七岁演香香公主,未满二十岁已是当家花旦。 胡蝶, 1908—1989 。上世纪 上海 滩电影皇后,她的表演生涯一直从 20 年代末延续到 60 年代。...

【今古传奇】赵飞燕杨玉环绝世美女,为何无子?真相残酷

图片
西施、杨玉环、赵飞燕等这些名字,代表的不仅是绝世的容颜,更是充满传奇与悲剧的命运。然而,细究她们的生平,却有一个共同点:多数没有子嗣。为何这些倾国倾城的女子,最终无法延续血脉?背后隐藏的,不只是命运的戏弄,更有制度、压力与身体的悲歌。 一、为美而牺牲:化妆品与药物的“隐性毒害” 在那个以美为权力象征的时代,绝色女子的美貌往往成了她们立足的唯一筹码。 赵飞燕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据《飞燕外传》记载,为让肌肤白嫩光滑,她竟将一种名为“息肌丸”的药物放入肚脐。这药丸以麝香、高丽参、鹿茸等珍贵药材调制,确实能让肌肤细致如凝脂,但毒性极强,长期使用会损害内脏与生殖功能。 许多宫廷女子为了维持“被宠”的资格,长期使用含毒成分的化妆品与药物,导致身体虚弱、月事不调,甚至终生不孕。美貌成了她们的护身符,也成了夺走母亲资格的枷锁。 二、权力的牢笼:压力让美人失去生机 进入皇宫,看似荣华,却往往是精神与身体的双重折磨。 西施与杨玉环虽受宠一时,却也活在政治与权力斗争的阴影下。后宫如战场,她们需时刻维持形象、提防陷害,稍有闪失便可能失宠甚至丧命。这种长期的心理压力,使她们体内激素失衡,生理功能受损。现代医学也证实,焦虑与恐惧会抑制女性生育能力,这些美人正是最早的“压力受害者”。 三、皇权的冷酷:被控制的生育权 女性的身体往往不属于自己。皇帝出于血统纯正或政治考量,常控制后宫妃嫔的生育。历史上不乏透过药物抑制受孕或刻意不让特定女子怀孕的情况。例如唐代后宫制度中,只有被册封的妃嫔才能“留种”,其馀女子即便受宠,也被限制生育。这样的制度,使许多像杨贵妃般的女子,即使深得皇恩,也难有子嗣。 四、不科学的避孕与医疗局限 古代医学落后,许多“避孕”方法粗糙甚至危险。某些以铅、汞、麝香为原料的方剂,被误用于调理或避孕,结果导致中毒与不孕。再加上宫廷医疗虽看似精进,实则偏重“治皇不治妃”,妃嫔怀孕后稍有不适便难获妥善照顾,产科风险极高。这也是为何“红颜无子”成了普遍现象。 五、宫廷作息混乱:美人也敌不过身体崩坏 后宫女子的作息完全取决于皇帝的召见。夜不能寐、饮食失衡,再加上紧张的心理状态,造成她们内分泌失调,甚至月经停滞。当身体失去规律,怀孕自然变得困难。许多史书笔墨中的“天香国色”,其实都在华服与珠翠之下,默默承受着健康的代价。 【结语】 美丽,成了古代美女的祝福,也是她们的诅咒...

【时评选登】李承鹏:四中全会公报简约版,就三句话

图片
我不懂经济,但懂中国,所以四中全会公告说了很多人看不懂的话,简约版,就三句话: 一,“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过去的粗放式生产力玩不动了不赚钱了,要升级,比如过去地方政府靠卖地、建厂,以后要玩AI、量子通讯、新能源。但,因为国际制裁、贸易战,外边能帮你的朋友越来越少,加之内部制度和贪渎,这个短时间很难。 前苏联提出过类似口号,最后怎么样了。 村里本来加工皮鞋的,现在要转型新能源,这真不是党中央一个五年计划,或者靠偷技术,就能完成的。 所以打补丁有了第二点: 二,“大力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 这个也很难,大家不是不想消费,大部分是真没钱了,精尽人亡了。有点钱的人也不敢消费和投资,因为怕你政策又变,远洋捕捞,关门打狗。 最近热议的“国企并购民企”,把一些负债累累无力升级的民企买下51%的股份。其实就是隐藏版的“公私合营”。 所谓“破除国内市场建设卡点堵点”,就是破除政府的潜规则和灰色利益,自己革自己的命。崇祯做不到,你也做不到。 消费和投资,究其实质是对未来的信心。现在人人充满恐惧,真不好弄。 三,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 这句话很好懂,谁不听话就办谁。会更左,言论空间更窄。 ……… 剩下的,比如“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就必须打土豪,其中强制串店小超市老板给员工买社保,是必然,既团结了民众,又为老同志的晚年充分蓄血。 至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历朝历代,土地性质不改变,都是扯淡。 至于“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让无比低迷的影视圈兴奋不已。这就自作多情了,八个样板戏的时代必须到来,大影视公司按配额拍片,必须无限忠于主旋律。 好了,就汇报到这里。大家保重。 (转自李承鹏X帐号) ✧ 请 订阅燕铭时评会员频道 、 燕铭时评会员网站 、或 购买单篇独家重磅文章 ,支持燕铭时评制作独家深度报导 ✧ (编辑:燕铭时评; 2025/10/2 ) 《燕铭时评》版权声明: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摘抄《燕铭时评》独家文章完整内容。媒体、网站、自媒体引用《燕铭时评》独家消息、分析与评论,请务必注明来源。 *****************************************...

毛泽东书斋的书留着真正主人的斑斑血迹 康生搜刮的文物被移到故宫作“内部展览” 【中南海秘闻-87】

图片
中南海不可告人的秘密之二 毛泽东书斋的书留着真正主人的斑斑血迹 康生搜刮的文物被移到故宫作“内部展览” 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中央文革领导小组组长陈伯达亲自炮制的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号召“要彻底破除几千年来一切剥削阶级所造成的毒害人民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在这篇社论煽动唆使下,全国很快掀起了史无前例的所谓破“四旧”的运动,一切外来和古代的文化,都成为疯狂扫荡的目标。 1966年8月18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了一百多万狂热崇拜自己的红卫兵。第二天,毛泽东幕后指挥红卫兵,开始了祸国殃民、罪大恶极的“破四旧、立四新”(大破一切剥削阶级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大立无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运动。 这场狂潮首先席卷了北京千家万户,在20天左右的时间里有10万多户被抄家,偌大的北京城几乎被折腾得底朝天!据粗略统计,仅抄走古旧图书就达235万多册,瓷器、字画、古典家俱近400万件。紧接着,这场狂潮又迅即快蔓延到上海、天津等全国各大城市乃至广阔农村。这期间,散存在民间各地的大量“四旧”,尤其是珍贵字画、书刊、器皿、饰物、古籍等文物要么被洗劫一空,要么毁于一旦。 破四旧的一项行动,就是非法抄家,顺手将不合毛泽东时代思想要求的古旧书籍抄来,或者焚烧,或者送造纸厂做造纸原料,或者送给有特殊爱好的上级领导。 根据毛泽东开出的长长的书单,非法抄家得来的数千册古旧书籍变为毛泽东的私人收藏。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后,这些书便堂而皇之地摆上毛泽东会客室的一排排书架。以这些书为背景,毛泽东会见了来自世界各国的领导人,同他们合影留念。他们无一不为这些书所显示的毛泽东的博学所倾倒。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感慨地说,他好似身在“学者的书斋”。外人有所不知的是,“书斋”倒像纳粹元帅戈林用来陈列从犹太人那里抢来的画的画廊,毛泽东书斋的书,留着真正主人的斑斑血迹。 林彪、陈伯达、江青、康生等“中央首长”更乘机将大量被抄家抄走的文物字画占为己有,狠狠地捞了一把。 当年,红卫兵抄家抄来的贵重物品都存放在北京市文物管理处。据工作人员事后写的揭发材料披露:有一天正要下班时,文管会整理文物者奉命将所有东西摊开陈列后,被关进一间屋子,直到半夜才解禁。他们闻声辨人,得知是江青、康生等人在挑东西。仅林彪、叶群就拿走文物字画1858幅,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