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异大事:中国的避孕套开始卖不动了?!背后隐藏着几个正在发生的隐秘变化
在营销广告界,杜蕾斯是神一般的存在。但最近这个老司机也飚不起来了。
2019年-2021年,杜蕾斯在天猫上的年销售量分别为372.2万件、188.6万件、84.2万件。两年时间,销量大跌7成。
大品牌熄火,小品牌也好不到哪里去。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从2020年到今年6月20日,有超过4万家避孕套生产企业注销。平均下来,每天有40家避孕套生产企业不见了,数量多于2019年。
这是非常诡异的。
第一,现在的年轻人明明都晚婚晚育,也不太生小孩,为什么避孕套反而卖不动了呢?
第二,当外部充满巨大不确定性时,人们会更加紧紧依靠,在鱼水交融中寻求愉悦和慰藉。
远川研究所有篇文章指出,2008年金融海啸,韩国各行各业哀鸿遍野,唯独避孕套销量大涨20%;2015年股灾,冈本逆市上扬,大涨120%,创下22年来新高。
在过去数十年里,避孕套悖论曾被数次验证,就跟口红效应一样,是一种在经济波动时逆势上涨的奇观。
为什么避孕套悖论在中国就失效了?
背后,隐藏着几个正在发生的隐秘变化。
一
最近两三年,人们宅在家的时间大量增加。按道理,避孕套销量应该也是上涨才对啊,为什么反而大大减少呢?
很多人不知道,其实人们平常使用避孕套,有一半是在家庭之外。
这两年,人与人之间的相聚和接触变少了,避孕套自然用的少。此外,现在的流调事无巨细,一旦曝光几乎毫无隐私可言,很多人被迫压抑寻求刺激的冲动。
有数据显示,2018年-2021年,中国星级酒店营业收入分别为2090亿元、1907亿元、1221亿元、1379亿元。这两年营收大幅下滑,可见避孕套的使用场景在萎缩。
不过,这也只能解释一半的原因。
毕竟还有一半是用在家庭以内的。家庭端的变化,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而这两年的形势大家都看到了。全球黑天鹅乱飞,打工人不得不拼尽全力,来抵御外部世界的风险。
所以,以前反对996的人,现在好像都不怎么说话了。以前到点就下班的人,现在周末还会主动写报告,让老板看到“我时时刻刻在创造价值”。
年轻人回到家后,感觉啥都不“干”最舒服,不要亲密,也不要关系了。
中国人的“欲望”没有以前强了。这对安全套的反馈是立竿见影的。
二
避孕套卖不动了,背后还隐藏着一盘大棋。
当前,杜蕾斯、杰士邦、冈本三大巨头主导了国内的避孕套江湖,市场份额合计在60%以上。
但是普通人可能想象不到,中国的避孕套生产企业的数量,其实是数以万计的。造轮胎厂的、卖保健品的,做生物工程的,统统都想来分一杯羹。
你可能会问了,那为啥我们平常都见不到其他品牌呢?他们是通过什么渠道销售,生存下来的呢?
答案,是政府采购。
在过去那个年代,相关部门会集中采购免费发放给民众,用于计生。
单单中央财政层面,01-10年就采购了50个亿,加上各级各地的招投标,对于避孕套销量的拉动不容小觑。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为了鼓励生育,什么婚育消费贷,育儿补贴金,十八般武艺都用上,效果并不算明显。
所以,要从根上打响人口保卫战,大范围采购也就没必要持续下去了。
杜蕾斯们日子不好过,不单单是商业世界的事情,背后更是突如其来的大时代变迁。
三
在我看来,未来的中国家庭有很大的概率会日本化。
远川研究所的文章提到,上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避孕套消费全球第一,用掉的避孕套是美国人的三倍;
到80年代,日本号称卖掉一个东京可以买下整个美国,当时避孕套的销售也达到了顶峰;
后来房地产泡沫崩盘后,避孕套的高速列车就熄火了。
现在全世界所有国家中,日本情侣的次数是最低的,每年只有45次,而希腊人是138次,中国人为96次。
看起来我们好像大获全胜,但是长远来看还会这样吗?
其实,接下来十年,不排除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雄不起来。
首先,有研究表明,1962年到1976年,中国经历了第二波婴儿潮,这一波人口红利支撑起后来四十年的经济奇迹。现在这批人年纪多大呢?大多集中在45到59岁。
十年前,这个年龄段的人口是2.65亿人,2020年变成了3.36亿人。换句话说,未来十年内,退休的老人比之前多出7000多万。
创造财富的人减少,被赡养的人增多。年轻人只能越发奋斗才行。
其次,2020年末中国25-34岁的年轻人,整体数量已经比十年前少了3400多万了。人都少了,性生活还会多吗?
“橡胶大业”估计要告别黄金时代了。
日本计划生育协会曾经有过调查,日本16-24岁的年轻人中,有高达47%的女性对“亲密接触”没有兴趣,甚至厌恶,男性的这一比例则为18%。
中国是什么状况呢?我没有看到相关报告,不好说。但是可以预测,它是很难变得跟希腊人那样生龙猛虎的。
而这个,又会对我们的收入增速提出新的挑战。
为什这么说呢?
四
其实,不管科技如何变化,人口始终都是经济发展的一大利器。
去年印度超过了原先的宗主国英国,跻身全球前五大经济体。整个印度都为之振奋。
2010年印度才排在全球第11名,此后每隔两年就会升一名,速度非常夸张。印度“躺赢”,人口优势作用不小。
——————
参考资料:
远川研究所,《卖不动的避孕套,爱不动的一代人》
彭博社,《中国人“拯救”了日本安全套大厂》
每日经济新闻,《避孕套品牌“寒冬”中迎七夕,多个品牌销量连续下滑!》
(来源:黄汉城财经)
(编辑:燕铭时评;转自互联网)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