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年与“灶君司命”的由来 小年八大习俗与八大禁忌 “官三民四”与“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说法解密
小年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在这一天有很多习俗,也存在一些禁忌。从小年开始,就意味着过年已经拉开序幕了,人们开始准备年货、扫尘、祭灶等等。
小年与“灶君司命”的由来
小年又称祭灶节,顾思思义,因为这个节日与民间传说中的灶王爷有关。
传说灶王爷本是一个俊俏的公子,但娶妻以后性情大变,变得好吃懒做,游手好闲,最后和妻子分开后开始沿街乞讨。
有一次,他乞讨就讨到了前妻的家中,见到前妻后他感到羞愧万分,于是一头钻进了灶台,被大火烧死了。玉帝知道后,认为他既然感到羞愧,说明已有悔过之心,便把他封为灶神,让他来掌管民间的灶火,并且规定在每年小年这天,让他到天庭汇报各家百姓的善恶,然后玉帝再施以奖惩。
于是,人们为了表示对灶王爷的尊重,也希望灶王爷上天禀报的时候能多给自己说好话,于是就有了小年祭灶神的民俗。
民间传说,灶君爷上天专门告人间罪恶,一旦被告,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在《太上感应篇》里,又有“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的记述。司命即指灶君,算为一百天,纪指十二年。在这里,重罪判罚又增加到减寿十二年了。所以在祭灶时,要打点一下灶君,求其高抬贵手。
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据古籍《礼记·礼器》孔颖达疏:"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为灶神。"《庄子.达生》记载:"灶有髻。"司马彪注释说:"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 《抱朴子.微旨》中又记载:"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这些记载,大概是祭灶神的来源吧。还有,或说灶神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或说是神农氏 的"火官";或说是"黄帝作灶"的"苏吉利";或说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众说不一。
记述春秋时孔丘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说为门、井、户、灶、中雷;或说是行、井、户、灶、中雷)。祭灶时要设立神主,用丰盛的酒食作为祭品。要陈列鼎俎,设置笾豆,迎尸等等。
祭灶、送灶神、送灶王,是一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对当时民间祭灶作了极其生动的描写: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
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要简单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官三民四”与“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关于小年的时间,北方地区一般是腊月二十三,也俗称“扫尘”;南方地区一般是腊月二十四;俗称“掸尘”。南北时间不同,源于中国古代“官三民四”的传统,即官家二十三过小年,百姓二十四过小年。
根据历史记载,在清朝之前,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是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到了清朝,皇宫里的满族人会在腊月二十三这天举行祭天大典,称为“堂子祭天”,皇帝干脆把灶神也一起祭拜了,于是这两者合二为一,渐渐的官家和民间都在这天过小年。由于北方是政治中心,于是依然延续了腊月二十三过节的习俗,而南方远离政治中心,依然保留着老百姓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习俗,这就是南北方有差异的原因。
“祭灶”是小年当天传统的习俗,民间关于祭灶也流传着一些俗语,比如“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这句话,大概是说,男人不祭拜月亮,女人不祭拜灶王爷,原因为何?
先来看前半句。在古代,太阳被认为是阳刚的含义,而月亮被认为是阴柔的含义,男人要有阳刚之气,所以,拜月亮就不太合适。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如果男人祭拜了月亮,有不吉利的说法,甚至还有阳刚之气外泄的说法。所以,古时候男人是不能拜月的。
再来看后半句。女不祭灶其实说的就是小年祭祀灶王爷,为何女人不能祭灶呢?有2种说法,其一,过去女人的地位比较低,如果让女人祭灶,会显得诚意不够,有冒犯灶王爷的意思,而祭灶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所以,要有男人来祭灶。其二,为了避嫌,据说灶王爷是一位美男子,不让女人祭灶,不仅是女人避嫌,同时也是灶王爷避嫌。久而久之,就有了“女不祭灶”的说法。
小年八大习俗
有首《北平年谣》流传较广:“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去宰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满香斗;三十日,黑夜坐一宵;大年初一出来扭一扭。”天津民间也有首类似古谣,同样描写过年期间的民俗风情:“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了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贴倒酉(贴春联);大年三十,合家团圆捏扁食(包饺子)”。
一、吃祭灶糖(麻糖)
小年是祭灶的日子,而祭灶糖则是必吃的食物,祭灶糖其实就是麻糖,只不过在小年这天,有祭灶的民俗,目的是粘住灶王爷的嘴,多说一些吉利的话,或者是说一些好事。俗语说“腊月二十三,恭送灶王爷上天,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就是这样意思。
二、吃饺子
小年吃饺子,一般是北方的习俗,在北方很多地区,饺子可以说是“全能”,很多节日都会吃饺子,比如春节、冬至、腊八等等,当然也包括小年。小年吃饺子寓意有多种,比如有“送行饺子迎风面”的寓意,另外饺子类似元宝,还有财运的寓意。
三、吃年糕
小年吃年糕,一般是南方地区的习俗,年糕的寓意也有很多,比如象征着新年吉祥,年年高升(年年高的谐音)。另外,年糕是甜的,也寓意着生活如意,甜甜蜜蜜。
四、祭灶神
小年又被称为“祭灶节”,之所以叫这个名,就是为了祭祀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这是标签,通过祭祀的方式,让灶王爷多说一些好话,让来年一些顺顺利利,平平安安,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五、扫尘土
小年到,除了祭灶以外,另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扫尘土,也就是打扫房间,寓意有两点。其一,扫去一年的晦气,扫去一年不开心的事;其二,把屋子打扫干净,迎接新一年的到来,让自家新的一年有好事发生。“尘”和“陈”是谐音,也有除旧迎新的意思。
六、剪窗花
古话说“二十三,剪花花。“剪好窗花后贴在打扫一新的屋子里,给家里增添新年之喜气。窗花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 ,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蝉等,花样繁多,样子讨喜。
七、沐浴理发
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和大扫除有类似之处,只不过上面是给屋子除旧迎新,这件事是让人“除旧迎新”,洗完澡理发后,身上不脏了,看着也精神了,也能穿新衣了。另外一点,也有寓意说,洗掉今年一年工作的不顺利,或者烦心事,以一个饱满的状态迎接新年的到来,期望新的一年,能够事事如意。
八、赶乱婚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小年八大禁忌
小年的习俗有很多,也存在一些禁忌。
一、忌杀生
虽然过年前的几天时间,要杀年猪、杀鸡、杀鱼等,但是,也建议避开小年这天,可以提前也可以延后,只要不在小年这天杀生就行。至于原因,有一种说法,本来灶王爷会说好话,但是看到杀生后,上天就不会言好事了。
二、忌吵架
和和睦睦才是过年应有的样子,如果在小年这天,家里有人吵架,比如夫妻因为一些琐事而吵架,那么也会给灶王爷带来不好的印象,上天不会言好事。
三、忌不好的言语
小年这天,如果你在厨房里说了一些不吉利的话,或者不好的言语,父母肯定会吵你,尤其是对灶王爷说一些不吉利的话,估计你年都过不好。老人们对这方面还是很忌讳的,可以说一些好听的话,但不好听的话千万不要说。
四、忌送饼和送膜
尤其在北方,饼和馍都被认为是祭灶的用品,所以是不能拿来送礼给人吃的。
五、讳捣蒜
河南有些地方忌讳捣蒜,认为小年捣蒜会把家里捣穷了。
六、忌舂米
台湾则忌舂米,据说会有把风神捣下来之虞,恐怕给来年带来风灾。
七、忌借东西
小年和大年初一一样重要,无论是借东西还是被借东西都是不好的预兆,所以小年禁忌借东西。
八、忌讨债
民间认为小年这天忌讨债,否则在将来的一年里都会在讨债的路上。
过去穷人要靠借债维持生活,买卖家也有一些不能及时偿还的债务。于是有一个不成文的乡规民俗,到了腊月三十之前没有清理完的债务,也就不再催讨了,外出的躲债人就可以回家过团圆年。
(编辑:燕铭时评)
《燕铭时评》版权声明: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摘抄《燕铭时评》文章完整内容。媒体、网站、自媒体引用《燕铭时评》独家消息、分析与评论,请务必注明来源。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