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铭:习近平汪洋栗战书与李克强不同调 栗战书人大报告重大异常 内幕揭秘 李克强二十大去留成高层博弈焦点 汪洋切割李克强团派站队习近平向习表忠 卡位二十大常委
中共两会前夕,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党校讲话14次提“斗争”;中共两会上,中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64次“稳”。另外,政协主席汪洋作工作报告时,强调所谓“爱国者治港”,但“港人治港”、“一国两制”等措词消失;这与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表述不同。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在人大工作报告中,对港澳重申“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确保『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对台则无具体论述。习近平、栗战书、汪洋与李克强不同调,释放的政治信号耐人寻味。
*栗战书人大报告重申港澳一国两制 无对台论述
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3月8日在人大工作报告中,谈到“今后一年的主要任务”时,对港澳重申“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确保『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对台则无具体论述。
据中央社报道,针对香港,栗战书强调,这次大会将作出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人大将坚定不移依法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發展利益,为维护香港宪制秩序、打击『港独』势力、确保『爱国者治港』、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提供法律保障”。
栗战书还提到,要确实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不断提高立法品质和效率。要“加快推进涉外领域立法,围绕反制裁、反干涉、反制长臂管辖等,充实应对挑战、防范风险的法律『工具箱』,推动形成系统完备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
综观整篇工作报告,对台并未提及具体论述。
2020年的人大常委会报告在“今后一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单元提到,“坚持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推动两岸关係和平發展”。
2021年“两会”期间,中共全国政协主席汪洋3月4日在工作报告中提到,将坚定支持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加强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团结联谊,就加强港澳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等开展调研协商”。
中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5日则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到要坚持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进两岸关係和平發展和祖国统一。高度警惕和和坚决遏制『台独』分裂活动。”
*汪洋向习表忠 支持改香港选制
中共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3月10日下午在北京大会堂闭幕,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等七常委、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出席;会中通过全国政协主席汪洋的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并通过全国政协“政治决议”,声称坚决支持全国人大作出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的决定;汪洋在闭幕讲话中则强调以所谓习近平思想为“指导”,并未提及台湾议题。
汪洋在闭幕致词的满嘴官方套话中,先是要求更加紧密地团结“习核心”中央周围,然后又强调政协要坚持以“习思想”为指导,再说了连串所谓“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对习表忠意味浓。
*李克强和汪洋有关香港表述出现差异
中共全国政协会议4日下午在北京大会堂开幕。中共政治局常委、政协主席汪洋在开幕式上作工作报告时,在涉及港澳的部分,篇幅大减,并连续第二年没有“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字眼,就连2020年有提及的“一国两制”,也不见了影踪。
汪洋在报告中还提到政协常委会,强调强化港澳委员政治责任,支持特别行政区政府和行政长官,鼓励港区委员推动香港国安法,等等。
对于未来1年的工作部署方针,汪洋在报告中要求必须全面坚决支持实践“爱国者治港”的原则,增进港澳青少年所谓的“爱国主义”教育等。
自2014年到2020年,中共政协主席的工作报告,都有提及“一国两制”,例如2020年报告指要“紧紧围绕推动‘一国两制’行稳致远”,但今年变成了“坚定支持爱国者治港原则”;完全没有提及由中共已故领导人邓小平当年制定的“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12字治港方针。
美国普林斯顿中国学社执行主席陈奎德对自由亚洲电台分析说,“爱国者治港”基本上指的就是拥护中共的人治港。也就是说,这基本上排除了泛民主派人士当选特首的可能性,中央从候选人资格方面就封杀了这些不对他胃口的人。
陈奎德表示,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仍然是邓小平当年提出的“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没有提所谓的“爱国者治港”。这是非常有趣的,中共政协报告与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的论调各说各话,这是值得大家关注的事。
3月5日上午,中共全国人大会议在北京大会堂开幕,李克强在开幕式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在涉及港澳的部分,并未提到“爱国者治港”,仍要求继续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16字方针。
李克强还提出要完善特别行政区与宪法和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落实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
*习近平14次提“斗争”
3月1日,2021年春季学期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根据中共官媒新华社文字实录,习近平3月1日在党校讲话中强调“斗争”,鼓励党员“敢于斗争”,前后一共提及14次“斗争”。
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旅居美国的中共党史专家高文谦分析,中共的国际环境目前是处于文革以来最严重的困境,习近平需要“武器”面对这样的情形。中共政府在2020年疫情初期,隐瞒疫情真相,随后导致疫情全球大流行,国际社会普遍出现对中国政府究责的声音。与此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近年来调整对中政策,日渐把中国当作战略或制度的竞争对手。
据高文谦观察,习近平再提斗争哲学,是出于中共现实环境的需要,也是毛泽东时代的回归,“习近平完全是继承了毛的衣钵,他用这么一杆枪,来对付所面对的内外困局,以及反对的力量”。
旅美学者、曾任中央党校刊物“学习时报”副编审的邓聿文在受访时则提到,“习近平多次提到斗争,其实是恢复中国共产党的本性”,从历史来看,中共确实也是一个斗争的党,从它成立的那一天开始就在斗争。
在2019年的中央党校培训班开班典礼上,习近平发表讲话时,也曾一口气提了58次“斗争”。
时政评论员李燕铭分析,习近平14次提“斗争”,既是向政敌强硬喊话,也是在要求中共官员政治站队,凸显中共二十大前高层搏杀升级态势,也为后续重大清洗行动埋下伏笔。
*李克强工作报告64次求“稳”
中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5日上午在13届全国人大第4次会议开幕式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全文1万6千余字,光“稳”字就出现了64次,包括政治和经济领域,凸显当局担忧经济不稳、政局不稳。
据官媒直播,李克强在重点工作部分直接点明,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并重申“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他也提到今年设定国内生产毛额(GDP)成长6%以上的目标。
李克强称对外同样力求“稳定”。除了在具政治急迫性的香港议题上,强调“坚决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其余论述均属缓和。
中央社报导认为,在解读中共官方论述时,往往要从反面看。强调“稳定”逻辑的另一面,便反映了当局面临许多“不稳定”因素。
*习近平汪洋栗战书李克强不同调的原因解析
时政评论员李燕铭分析,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栗战书的人大报告报告与汪洋的政协报告均需要中共政治局常委会乃至政治局集体讨论定稿。李克强与汪洋的报告各说各话,以及习近平14次提“斗争”与李克强64次求“稳”不同调,释放的信号耐人寻味。
李燕铭分析,一方面,中共高层分别扮演黑脸、白脸,在释放所谓“爱国者治港”信号的同时,重提“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以测试外界反应,缓冲外界舆论压力;习近平14次提“斗争”,折射中共二十大前高层内斗升级态势,李克强64次求“稳”反应中共内外交困、危在旦夕的现状;另一方面,也反应高层政治分歧以及政治博弈动向。中共十八大以来,出身团派的汪洋受习近平重用,与习亦步亦趋;而中共十九大以来,习近平与李克强的分歧越来越公开化。
李燕铭分析,习、李、汪三人之间关系的转变及分歧折射中共二十大前高层人事的博弈动向。1953年6月15日出生的习近平在中共二十大时69岁,中共十九大未设接班人选,废除国家主席任期制后,习近平连任第三届的信号已很明显。1955年7月1日出生的李克强在中共二十大时已满67岁,已连任两届总理,是否能留任常委,是中共二十大高层人事重要看点,也是高层博弈焦点之一。1955年3月5日出生的汪洋在中共二十大时未满67岁,只任过一届政治局常委的汪洋理论上可以再留任常委。
李燕铭分析,习近平如果连任也意味着政治局委员及常委“七上八下”的年龄潜规则就被打破。实际上,中共十九大前,习近平阵营就释放否定“七上八下”潜规则的信号。一旦“七上八下”的年龄潜规则被打破,中共二十大高层人事变数就大增,博弈也将更加激烈、复杂;汪洋是否能留任常委,出任何职,皆有不确定性。无疑,习近平明面上大权在握加上强势打虎,对二十大高层人事的主导权远超其它派系;习近平拉拢汪洋分化团派,汪洋切割团派投靠习,背后浮现的二十大高层人事动向值得关注。
(撰文:李燕铭/燕铭时评;2021/3/7首发,2021/3/10更新)
《燕铭时评》版权声明:媒体、网站、自媒体引用《燕铭时评》内容及独家评论,请务必注明来源;转载《燕铭时评》内容及独家评论,请务必註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并包含原文链接。
*栗战书人大报告重申港澳一国两制 无对台论述
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3月8日在人大工作报告中,谈到“今后一年的主要任务”时,对港澳重申“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确保『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对台则无具体论述。
据中央社报道,针对香港,栗战书强调,这次大会将作出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人大将坚定不移依法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發展利益,为维护香港宪制秩序、打击『港独』势力、确保『爱国者治港』、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提供法律保障”。
栗战书还提到,要确实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不断提高立法品质和效率。要“加快推进涉外领域立法,围绕反制裁、反干涉、反制长臂管辖等,充实应对挑战、防范风险的法律『工具箱』,推动形成系统完备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
综观整篇工作报告,对台并未提及具体论述。
2020年的人大常委会报告在“今后一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单元提到,“坚持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推动两岸关係和平發展”。
2021年“两会”期间,中共全国政协主席汪洋3月4日在工作报告中提到,将坚定支持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加强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团结联谊,就加强港澳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等开展调研协商”。
中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5日则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到要坚持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进两岸关係和平發展和祖国统一。高度警惕和和坚决遏制『台独』分裂活动。”
*汪洋向习表忠 支持改香港选制
中共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3月10日下午在北京大会堂闭幕,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等七常委、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出席;会中通过全国政协主席汪洋的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并通过全国政协“政治决议”,声称坚决支持全国人大作出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的决定;汪洋在闭幕讲话中则强调以所谓习近平思想为“指导”,并未提及台湾议题。
汪洋在闭幕致词的满嘴官方套话中,先是要求更加紧密地团结“习核心”中央周围,然后又强调政协要坚持以“习思想”为指导,再说了连串所谓“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对习表忠意味浓。
*李克强和汪洋有关香港表述出现差异
中共全国政协会议4日下午在北京大会堂开幕。中共政治局常委、政协主席汪洋在开幕式上作工作报告时,在涉及港澳的部分,篇幅大减,并连续第二年没有“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字眼,就连2020年有提及的“一国两制”,也不见了影踪。
汪洋在报告中还提到政协常委会,强调强化港澳委员政治责任,支持特别行政区政府和行政长官,鼓励港区委员推动香港国安法,等等。
对于未来1年的工作部署方针,汪洋在报告中要求必须全面坚决支持实践“爱国者治港”的原则,增进港澳青少年所谓的“爱国主义”教育等。
自2014年到2020年,中共政协主席的工作报告,都有提及“一国两制”,例如2020年报告指要“紧紧围绕推动‘一国两制’行稳致远”,但今年变成了“坚定支持爱国者治港原则”;完全没有提及由中共已故领导人邓小平当年制定的“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12字治港方针。
美国普林斯顿中国学社执行主席陈奎德对自由亚洲电台分析说,“爱国者治港”基本上指的就是拥护中共的人治港。也就是说,这基本上排除了泛民主派人士当选特首的可能性,中央从候选人资格方面就封杀了这些不对他胃口的人。
陈奎德表示,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仍然是邓小平当年提出的“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没有提所谓的“爱国者治港”。这是非常有趣的,中共政协报告与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的论调各说各话,这是值得大家关注的事。
3月5日上午,中共全国人大会议在北京大会堂开幕,李克强在开幕式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在涉及港澳的部分,并未提到“爱国者治港”,仍要求继续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16字方针。
李克强还提出要完善特别行政区与宪法和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落实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
*习近平14次提“斗争”
3月1日,2021年春季学期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根据中共官媒新华社文字实录,习近平3月1日在党校讲话中强调“斗争”,鼓励党员“敢于斗争”,前后一共提及14次“斗争”。
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旅居美国的中共党史专家高文谦分析,中共的国际环境目前是处于文革以来最严重的困境,习近平需要“武器”面对这样的情形。中共政府在2020年疫情初期,隐瞒疫情真相,随后导致疫情全球大流行,国际社会普遍出现对中国政府究责的声音。与此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近年来调整对中政策,日渐把中国当作战略或制度的竞争对手。
据高文谦观察,习近平再提斗争哲学,是出于中共现实环境的需要,也是毛泽东时代的回归,“习近平完全是继承了毛的衣钵,他用这么一杆枪,来对付所面对的内外困局,以及反对的力量”。
旅美学者、曾任中央党校刊物“学习时报”副编审的邓聿文在受访时则提到,“习近平多次提到斗争,其实是恢复中国共产党的本性”,从历史来看,中共确实也是一个斗争的党,从它成立的那一天开始就在斗争。
在2019年的中央党校培训班开班典礼上,习近平发表讲话时,也曾一口气提了58次“斗争”。
时政评论员李燕铭分析,习近平14次提“斗争”,既是向政敌强硬喊话,也是在要求中共官员政治站队,凸显中共二十大前高层搏杀升级态势,也为后续重大清洗行动埋下伏笔。
*李克强工作报告64次求“稳”
中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5日上午在13届全国人大第4次会议开幕式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全文1万6千余字,光“稳”字就出现了64次,包括政治和经济领域,凸显当局担忧经济不稳、政局不稳。
据官媒直播,李克强在重点工作部分直接点明,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并重申“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他也提到今年设定国内生产毛额(GDP)成长6%以上的目标。
李克强称对外同样力求“稳定”。除了在具政治急迫性的香港议题上,强调“坚决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其余论述均属缓和。
中央社报导认为,在解读中共官方论述时,往往要从反面看。强调“稳定”逻辑的另一面,便反映了当局面临许多“不稳定”因素。
*习近平汪洋栗战书李克强不同调的原因解析
时政评论员李燕铭分析,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栗战书的人大报告报告与汪洋的政协报告均需要中共政治局常委会乃至政治局集体讨论定稿。李克强与汪洋的报告各说各话,以及习近平14次提“斗争”与李克强64次求“稳”不同调,释放的信号耐人寻味。
李燕铭分析,一方面,中共高层分别扮演黑脸、白脸,在释放所谓“爱国者治港”信号的同时,重提“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以测试外界反应,缓冲外界舆论压力;习近平14次提“斗争”,折射中共二十大前高层内斗升级态势,李克强64次求“稳”反应中共内外交困、危在旦夕的现状;另一方面,也反应高层政治分歧以及政治博弈动向。中共十八大以来,出身团派的汪洋受习近平重用,与习亦步亦趋;而中共十九大以来,习近平与李克强的分歧越来越公开化。
李燕铭分析,习、李、汪三人之间关系的转变及分歧折射中共二十大前高层人事的博弈动向。1953年6月15日出生的习近平在中共二十大时69岁,中共十九大未设接班人选,废除国家主席任期制后,习近平连任第三届的信号已很明显。1955年7月1日出生的李克强在中共二十大时已满67岁,已连任两届总理,是否能留任常委,是中共二十大高层人事重要看点,也是高层博弈焦点之一。1955年3月5日出生的汪洋在中共二十大时未满67岁,只任过一届政治局常委的汪洋理论上可以再留任常委。
李燕铭分析,习近平如果连任也意味着政治局委员及常委“七上八下”的年龄潜规则就被打破。实际上,中共十九大前,习近平阵营就释放否定“七上八下”潜规则的信号。一旦“七上八下”的年龄潜规则被打破,中共二十大高层人事变数就大增,博弈也将更加激烈、复杂;汪洋是否能留任常委,出任何职,皆有不确定性。无疑,习近平明面上大权在握加上强势打虎,对二十大高层人事的主导权远超其它派系;习近平拉拢汪洋分化团派,汪洋切割团派投靠习,背后浮现的二十大高层人事动向值得关注。
(撰文:李燕铭/燕铭时评;2021/3/7首发,2021/3/10更新)
《燕铭时评》版权声明:媒体、网站、自媒体引用《燕铭时评》内容及独家评论,请务必注明来源;转载《燕铭时评》内容及独家评论,请务必註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并包含原文链接。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