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五中全会前重磅发文 斩断伸进……的脏手 习近平打虎锁定一领域 中纪委将有大动作 中南海谣言预言_344
官媒五中全会前重磅发文 斩断伸进……的脏手 习近平打虎锁定一领域 中纪委将有大动作 中南海谣言预言_344
五中全会召开前夕,10月24日,中共党媒新华网转发《法治日报》文章“抓住‘关键少数’强化教育管理完善高校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斩断伸进‘象牙塔’的脏手”。
文章说,高校具有权力高度集中和资源高度丰富的双重特点,权力寻租和利益输送的风险交织。经费管理、选人用人、国有资产、考试招生、合作办学、基建后勤、附属医院等方面问题易发多发。高校腐败案件呈现多发态势。这些原来被认为是“清水衙门”的地方,正在成为腐败蔓延的新领域。
文章称,“象牙塔”反腐不断推进!进入10月,多名大学校长:广西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唐农,大兴安岭技师学院原党委副书记、院长王学勇,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夏建国,北方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丁辉先后被查处。
2015年11月,中国传媒大学的8名党员领导干部因违纪问题被“连锅端”,成为高校集体腐败的典型案例。
据媒体统计,2017年11月至2020年2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最高检网站共通报了61名高校干部被查的消息,涉及55所高校。据了解,这些落马干部中有57人在校时曾任副校长及以上职务,占所有被查人员的93.4%;上述55所高校以省属普通本科和专科院校为主,其中34所为普通本科高校,占比61.8%。
根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官网公布的信息,今年以来,教育系统至少已有14名厅局级官员落马,10名厅官被“双开”。
在北京科技大学廉政研究中心主任宋伟看来,经费管理、选人用人、国有资产、考试招生等领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是高校腐败的高发易发领域,所以腐败风险仍然存在。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反腐败教育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彭新林分析认为,高校腐败现象呈现出六个鲜明特点:一是高校腐败案件以受贿、贪污为主体,以权谋私、以职牟利、权钱交易的贿赂贪污类案件数量长期居于首位;二是高校腐败案件涉案领域广泛,但相对集中;三是高校腐败窝案串案频发,“扎堆腐败”现象严重;四是腐败案件易发多发,性质、程度趋重;五是腐败手段“智能化”“高科技化”;六是涉案人员年轻化、高层次、高学历。
“高校腐败涉及的领域涵盖了方方面面,但在基建工程、考试招生、物资采购、校园资产经营管理、科研经费等领域尤为集中。”彭新林表示,这些领域利益、资源较为集中,是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因而成为高校领导腐败行为的高发地带。
彭新林表示,由于高校的特殊性以及高校人事组织干部制度的改革,大批高学历、高层次的年轻干部、教师走上高校领导岗位,他们学历层次高,思想活跃,富有魄力,成为高校干部、教师队伍中的中坚力量,但在面对权力及权力所带来的利益诱惑时,却难以把持自己,最终跌向犯罪深渊。
2018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派驻机构改革的意见》,党委书记和校长列入中央管理的高校纪检体制改革拉开序幕。其后,中管高校纪委书记的提名、考察、任命,改为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会同主管部门党组进行。
今年年初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首次召开了中管高校纪委书记述责述廉会议,这被外界视为持续推进中管高校纪检体制改革的新信号。
从当前的改革形势来看,庄德水认为,在中管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处于逐步推进的过程中,有三个变化值得关注:第一个变化是纪委书记的提名发生了变化,增强了独立性;第二个变化是中管高校可根据中央和监察委的要求,利用八项监察措施开展工作,大大提升了中管高校监督监察的能力;第三个变化是中管高校与其他地方纪委之间可以直接进行协助调查,赋予了中管高校一定的权力。此外,根据教育部要求,中管高校及部分教育部直属高校增加纪检监察机构人员和内设机构,按照纪检监察机构运行的要求来设置内设机构,从而大大增强了纪检监察机构的工作能力。
针对中管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庄德水则建议,当条件成熟时,可通过中央纪委发文的方式推动中管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即出台正式的中管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方案。目前,中央纪委已经出台了《中管高校纪委书记提名和考察办法》,为下一步深度推进中管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做铺垫。据现在的制度要求,中管高校的纪委书记必须异校任职,不能由本校产生,“其实质就是加强高校内部的监督,提升高校纪检监察机构自身的独立性,使高校纪检监察机构能够独立的开展运作,不受人情等关系的影响”。
(编辑:燕铭时评)
《燕铭时评》版权声明:媒体、网站、自媒体引用《燕铭时评》内容及独家评论,请务必注明来源;转载《燕铭时评》内容及独家评论,请务必註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