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为患深重 长江与鄱阳湖见底 大陆干旱持续半年 安徽江西逾70万人饮水困难 安徽51市县达特旱级别 11月3万8千公顷农作物绝收
大陆干旱持续半年 三峡大坝祸害连连 长江与鄱阳湖见底 安徽江西逾70万人饮水困难 安徽51市县达特旱级别 11月3万8千公顷农作物绝收
自7月下旬以来,中国大陆多省持续严重干旱。截至12月23日,1574万亩耕地受旱,有181万人饮水困难,其中江西近33万人饮水困难。截至11月下旬,安徽51个市县达特旱,38万人饮水困难。
长江武汉段沿岸呈现大片滩涂,江中露出各式沙洲。江西鄱阳湖湖底也露出。水利专家王维洛分析,长江与鄱阳湖见底有三大原因,三峡大坝为患最为严重。
*1574万亩耕地受旱 11月3万8千公顷农作物绝收
据中共水利部统计,截至12月23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574万亩,有181万人和168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目前全国旱情较常年同期仍然偏重,主要集中在江西、安徽、福建、湖北、湖南、重庆等南方6省(市),6省(市)共有168万人因旱发生饮水困难。另外,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广西等省(区)还有13万人因旱发生饮水困难。
综合陆媒报导,截至12月初,7月以来旱灾共造成江西、安徽2省农作物受灾面积1174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88亿元;其中11月农作物受灾面积新增250千公顷、其中绝收38.1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新增22.9亿元。
自7月下旬开始,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安徽南部等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高温少雨天气,气温偏高1至3℃,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5至9成,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其中江西中东部地区偏少8成以上。安徽已升级为近40年来最严重的伏秋连旱。
湖北东南部、湖南北部、江西北部、安徽南部等地,由于高温少雨天气导致局部地区灌溉受到很大影响,先后出现稻田萎蔫、卡穗、结实率下降等情况,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下降,蔬菜播种、油菜播种育苗等秋种工作难以进行。
8月至9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植被覆盖度、生态质量与近5年同期相比,明显下降和变差。江西大部、湖南中东部、福建西部及湖北东部等地植被覆盖度减少1%至3%,部分地区减少幅度超过3%。
虽然10月中下旬,湖北、湖南等地出现降水天气,但江西、安徽、福建等地仍持续干旱。
另外,从9月6日至11月7日,厦门市降水异常偏少,据厦门岛内的东渡狐尾山国家气象站统计,厦门已连续63天无有效降雨(日降水量小等于2毫米),在此期间,厦门岛内总降水量仅有0.8毫米,较常年偏少99.9%,仅次于1955年同期,属异常偏少。根据气象干旱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和干旱程度评估标准,厦门达到气象重旱。
*江西近33万人饮水困难
12月26日,江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结束抗旱Ⅳ级应急响应,但省内的河湖水位目前仍然偏低。
12月28日,位于南昌市新建区的幸福水库,大片河床裸露,泥土干裂,上游来水只剩下“涓涓细流”。
目前全省饮水困难人口仍有32.9万,农作物受旱面积206.5万亩。南昌市水文局和市气象局预测,赣江南昌段近日将出现更低的水位。
7月下旬以来,江西省多地降雨量与多年同期均值比较偏少近七成。其中,赣江、抚河、信江、乐安河等干支流17站出现历史新低水位;鄱阳湖提前进入枯水期。
10月2日,江西九江发布今年首个干旱红色预警信号,时隔5天,九江再次发布干旱红色预警信号。10月8日8时,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9.99米,低于低枯水位(10米),较多年同期均值水位(15.05米)偏低5.06米。
据江西省应急管理厅10月底统计,当时旱情导致农业损失占比95%以上,440.8万人受灾,因旱饮水困难需救助的人有71.2万。
江西赣江南昌段水位在11月曾出现历史新低,仅为11.4米。
*安徽51个市县达特旱 38万人饮水困难
今年8月中旬以来,安徽持续少雨天气,干旱造成皖南地区部分塘坝干涸,河道断流。截至10月24日,安徽中南部气象干旱普遍已达重旱以上级别,皖南地区大多达到特旱级别。全省因旱累计受灾人口520.5万人,淮河以南大部农田缺墒近940万亩。安庆、池州、六安、黄山、铜陵、滁州六市25.93万群众出现饮水困难。
11月22日陆媒报道,安徽全省有70个市县维持重等及以上气象干旱,其中淮河以南至江南北部有51个市县达特旱。安徽省正遭遇近40年最严重的伏秋旱,有1452座水库、793条河道干涸。全省共10个市38.43万群众正常生活供水因旱受到影响,597万亩耕地因旱播种困难。
*长江与鄱阳湖见底
陆媒近期报导,进入枯水期半个多月以来,长江武汉段沿岸呈现大片滩涂,江中露出各式沙洲。
报导说,在武汉段白沙洲上游的江心冒出一个长约1公里的新沙洲;12月9日的卫星图显示,因水位下降,天兴洲北岸的沙滩也露出水面,天兴洲将与北岸连成一片;11月下旬,鹦鹉洲长江大桥中间桥墩处的江面中心也出现了一条细长“道路”。
中共航道和海事部门的数据显示,12月3日,汉口水位已降至2007年以来同期最低水位13.60米。
近期,不仅湖北长江江底朝天,江西北部的鄱阳湖放眼望去也是大片的滩涂,鄱阳湖湖底露出,长满芦苇杂草。
9月中旬,江西省内、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因水位迅速下降,导致淹没在湖中的千年石岛落星墩“重见天日”。
中共长江水文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11月30日17时湖口水位7.84米,跌破8米极枯水位线。鄱阳湖不仅跌破历史同期最低水位,也正式进入极枯水期,而今年枯水期提前近2个月,且水位还在持续下降。
*王维洛:三峡工程逆调节 为患深重
长江武汉航道局表示,长江水位低的原因是,今夏以来长江流域整体雨水偏少。
著名三峡大坝问题专家、旅居德国的王维洛博士对大纪元表示,官方的这一说辞是错误的。“今年6月份,从江西的洪水开始,7月份,湖南的洪水很厉害了,也就是说,今年夏天长江中下游的降雨量是相当大,洪灾也是相当严重的。”
今年6月份,中国南方地区江西、湖南、湖北等25省遭遇持续强降雨,多个省份降雨量超往年,一些县市降雨量突破当地历史极值,引发洪涝灾害。
王维洛表示,造成长江与鄱阳湖见底有3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由于三峡工程的逆调节,它在枯水期的时候反而蓄水。中共官方每年在9月到11月底这段时间会将长江入库流量一半的水拦截在三峡水库里,直到蓄满221.5亿立方米的水,而这个时间段正好是长江进入枯水期、下游需要水的时候。
当初水库大坝工程从苏联引进中国时,中共官方说有两大好处,既能防洪又能抗旱,就是“把洪水蓄在水库里,到了(干)旱的时候再把水库里的水放出来。”
王维洛表示,但三峡大坝却是洪水来的时候它不蓄水,“像今年7月份,它就不蓄水,而是加大了下泻的流量,因为它怕淹了上面的重庆”,而到枯水期的时候,又拦截下游的流量,把水蓄在水库里,所以它是起一个反作用,“大坝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发电调节,而这个调节是违反自然规律的”。
第二个原因是在长江上游修建了28个大型水库,它拦截的水比以前更大了,造成下游没水。为什么要建造28个大型的水库呢?王维洛说,“为了防止三峡工程出现黄万里教授所说的三峡水库泥沙淤积问题,在上面多建一些水库,就把泥沙拦在上面的水库里,为三峡工程拦沙。那么,以前在枯水期开始的时候三峡工程要蓄满221.5亿立方米的水,现在这28座水库联合调度,就要拦截将近500亿立方米的水,所以,它拦截的水是以前三峡工程一个工程的2倍多。”
第三个原因是三峡工程的清水下泻,它挖深了长江干流的河道,“抽干”了沿江湖泊的蓄水,造成鄱阳湖等湖泊在枯水期更加缺水,而露出湖底。
王维洛说,“清水下泻可能把原有的堤防掏空,或把原来的河道淤埋后在另外一个地方挖深一个河道,那么,当枯水期的时候,水流比较小,水量基本在干流的主河道里,主河道越深,河滩上出现的沙滩就越大,我们看到长江大量的边滩就流露出来了。
“另外,原本长江水量的调节是靠长江干流和沿江的湖泊(如鄱阳湖、洞庭湖等)的水量大家共同调节,长江水多的时候就补充这些湖泊,长江水少的时候,湖泊里的水来补充长江。现在河道挖很深了,在枯水期的时候,长江水就进不了湖泊,而由于长江水位很低,湖泊的水都往低的地方流,往长江干流里面流,就‘拉空’了沿江湖泊的水位,湖泊水面面积退缩,最终湖底朝天。”
在三峡大坝拟议修建之初,著名水利专家、清华大学教授黄万里痛陈三峡工程的危害,先後三次致书时任中共党魁江泽民,指出根本不可修建这一祸国殃民的工程。黄万里预言三峡高坝若修建,终将被迫炸掉。
但踏着“六四”学生鲜血上台的江泽民,急於与时任中共总理的李鹏结盟,巩固其地位,力推三峡工程议案在人大通过。在一片争论声中江泽民等人强行拍板三峡工程上马。李鹏在回忆录中称,1989年以後,所有关於三峡工程的重大决策,都由江泽民主持制定。
网络热传,黄万里预言三峡大坝将会出现十二种灾难性后果:长江下游干堤崩岸;阻碍航运;移民问题;积淤问题;水质恶化;发电量不足;气候异常;地震频发;血吸虫病蔓延;生态恶化;上游水患严重;终将被迫炸掉。
三峡工程建成後,中国大陆自然灾害不断。大旱、高温、洪水、地震等灾祸频发。早先许多专家预言的三峡工程危害正在一一兑现。
(撰文:燕铭时评)
自7月下旬以来,中国大陆多省持续严重干旱。截至12月23日,1574万亩耕地受旱,有181万人饮水困难,其中江西近33万人饮水困难。截至11月下旬,安徽51个市县达特旱,38万人饮水困难。
长江武汉段沿岸呈现大片滩涂,江中露出各式沙洲。江西鄱阳湖湖底也露出。水利专家王维洛分析,长江与鄱阳湖见底有三大原因,三峡大坝为患最为严重。
*1574万亩耕地受旱 11月3万8千公顷农作物绝收
据中共水利部统计,截至12月23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574万亩,有181万人和168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目前全国旱情较常年同期仍然偏重,主要集中在江西、安徽、福建、湖北、湖南、重庆等南方6省(市),6省(市)共有168万人因旱发生饮水困难。另外,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广西等省(区)还有13万人因旱发生饮水困难。
综合陆媒报导,截至12月初,7月以来旱灾共造成江西、安徽2省农作物受灾面积1174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88亿元;其中11月农作物受灾面积新增250千公顷、其中绝收38.1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新增22.9亿元。
自7月下旬开始,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安徽南部等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高温少雨天气,气温偏高1至3℃,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5至9成,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其中江西中东部地区偏少8成以上。安徽已升级为近40年来最严重的伏秋连旱。
湖北东南部、湖南北部、江西北部、安徽南部等地,由于高温少雨天气导致局部地区灌溉受到很大影响,先后出现稻田萎蔫、卡穗、结实率下降等情况,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下降,蔬菜播种、油菜播种育苗等秋种工作难以进行。
8月至9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植被覆盖度、生态质量与近5年同期相比,明显下降和变差。江西大部、湖南中东部、福建西部及湖北东部等地植被覆盖度减少1%至3%,部分地区减少幅度超过3%。
虽然10月中下旬,湖北、湖南等地出现降水天气,但江西、安徽、福建等地仍持续干旱。
另外,从9月6日至11月7日,厦门市降水异常偏少,据厦门岛内的东渡狐尾山国家气象站统计,厦门已连续63天无有效降雨(日降水量小等于2毫米),在此期间,厦门岛内总降水量仅有0.8毫米,较常年偏少99.9%,仅次于1955年同期,属异常偏少。根据气象干旱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和干旱程度评估标准,厦门达到气象重旱。
*江西近33万人饮水困难
12月26日,江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结束抗旱Ⅳ级应急响应,但省内的河湖水位目前仍然偏低。
12月28日,位于南昌市新建区的幸福水库,大片河床裸露,泥土干裂,上游来水只剩下“涓涓细流”。
目前全省饮水困难人口仍有32.9万,农作物受旱面积206.5万亩。南昌市水文局和市气象局预测,赣江南昌段近日将出现更低的水位。
7月下旬以来,江西省多地降雨量与多年同期均值比较偏少近七成。其中,赣江、抚河、信江、乐安河等干支流17站出现历史新低水位;鄱阳湖提前进入枯水期。
10月2日,江西九江发布今年首个干旱红色预警信号,时隔5天,九江再次发布干旱红色预警信号。10月8日8时,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9.99米,低于低枯水位(10米),较多年同期均值水位(15.05米)偏低5.06米。
据江西省应急管理厅10月底统计,当时旱情导致农业损失占比95%以上,440.8万人受灾,因旱饮水困难需救助的人有71.2万。
江西赣江南昌段水位在11月曾出现历史新低,仅为11.4米。
*安徽51个市县达特旱 38万人饮水困难
今年8月中旬以来,安徽持续少雨天气,干旱造成皖南地区部分塘坝干涸,河道断流。截至10月24日,安徽中南部气象干旱普遍已达重旱以上级别,皖南地区大多达到特旱级别。全省因旱累计受灾人口520.5万人,淮河以南大部农田缺墒近940万亩。安庆、池州、六安、黄山、铜陵、滁州六市25.93万群众出现饮水困难。
11月22日陆媒报道,安徽全省有70个市县维持重等及以上气象干旱,其中淮河以南至江南北部有51个市县达特旱。安徽省正遭遇近40年最严重的伏秋旱,有1452座水库、793条河道干涸。全省共10个市38.43万群众正常生活供水因旱受到影响,597万亩耕地因旱播种困难。
*长江与鄱阳湖见底
陆媒近期报导,进入枯水期半个多月以来,长江武汉段沿岸呈现大片滩涂,江中露出各式沙洲。
报导说,在武汉段白沙洲上游的江心冒出一个长约1公里的新沙洲;12月9日的卫星图显示,因水位下降,天兴洲北岸的沙滩也露出水面,天兴洲将与北岸连成一片;11月下旬,鹦鹉洲长江大桥中间桥墩处的江面中心也出现了一条细长“道路”。
中共航道和海事部门的数据显示,12月3日,汉口水位已降至2007年以来同期最低水位13.60米。
近期,不仅湖北长江江底朝天,江西北部的鄱阳湖放眼望去也是大片的滩涂,鄱阳湖湖底露出,长满芦苇杂草。
9月中旬,江西省内、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因水位迅速下降,导致淹没在湖中的千年石岛落星墩“重见天日”。
中共长江水文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11月30日17时湖口水位7.84米,跌破8米极枯水位线。鄱阳湖不仅跌破历史同期最低水位,也正式进入极枯水期,而今年枯水期提前近2个月,且水位还在持续下降。
*王维洛:三峡工程逆调节 为患深重
长江武汉航道局表示,长江水位低的原因是,今夏以来长江流域整体雨水偏少。
著名三峡大坝问题专家、旅居德国的王维洛博士对大纪元表示,官方的这一说辞是错误的。“今年6月份,从江西的洪水开始,7月份,湖南的洪水很厉害了,也就是说,今年夏天长江中下游的降雨量是相当大,洪灾也是相当严重的。”
今年6月份,中国南方地区江西、湖南、湖北等25省遭遇持续强降雨,多个省份降雨量超往年,一些县市降雨量突破当地历史极值,引发洪涝灾害。
王维洛表示,造成长江与鄱阳湖见底有3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由于三峡工程的逆调节,它在枯水期的时候反而蓄水。中共官方每年在9月到11月底这段时间会将长江入库流量一半的水拦截在三峡水库里,直到蓄满221.5亿立方米的水,而这个时间段正好是长江进入枯水期、下游需要水的时候。
当初水库大坝工程从苏联引进中国时,中共官方说有两大好处,既能防洪又能抗旱,就是“把洪水蓄在水库里,到了(干)旱的时候再把水库里的水放出来。”
王维洛表示,但三峡大坝却是洪水来的时候它不蓄水,“像今年7月份,它就不蓄水,而是加大了下泻的流量,因为它怕淹了上面的重庆”,而到枯水期的时候,又拦截下游的流量,把水蓄在水库里,所以它是起一个反作用,“大坝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发电调节,而这个调节是违反自然规律的”。
第二个原因是在长江上游修建了28个大型水库,它拦截的水比以前更大了,造成下游没水。为什么要建造28个大型的水库呢?王维洛说,“为了防止三峡工程出现黄万里教授所说的三峡水库泥沙淤积问题,在上面多建一些水库,就把泥沙拦在上面的水库里,为三峡工程拦沙。那么,以前在枯水期开始的时候三峡工程要蓄满221.5亿立方米的水,现在这28座水库联合调度,就要拦截将近500亿立方米的水,所以,它拦截的水是以前三峡工程一个工程的2倍多。”
第三个原因是三峡工程的清水下泻,它挖深了长江干流的河道,“抽干”了沿江湖泊的蓄水,造成鄱阳湖等湖泊在枯水期更加缺水,而露出湖底。
王维洛说,“清水下泻可能把原有的堤防掏空,或把原来的河道淤埋后在另外一个地方挖深一个河道,那么,当枯水期的时候,水流比较小,水量基本在干流的主河道里,主河道越深,河滩上出现的沙滩就越大,我们看到长江大量的边滩就流露出来了。
“另外,原本长江水量的调节是靠长江干流和沿江的湖泊(如鄱阳湖、洞庭湖等)的水量大家共同调节,长江水多的时候就补充这些湖泊,长江水少的时候,湖泊里的水来补充长江。现在河道挖很深了,在枯水期的时候,长江水就进不了湖泊,而由于长江水位很低,湖泊的水都往低的地方流,往长江干流里面流,就‘拉空’了沿江湖泊的水位,湖泊水面面积退缩,最终湖底朝天。”
在三峡大坝拟议修建之初,著名水利专家、清华大学教授黄万里痛陈三峡工程的危害,先後三次致书时任中共党魁江泽民,指出根本不可修建这一祸国殃民的工程。黄万里预言三峡高坝若修建,终将被迫炸掉。
但踏着“六四”学生鲜血上台的江泽民,急於与时任中共总理的李鹏结盟,巩固其地位,力推三峡工程议案在人大通过。在一片争论声中江泽民等人强行拍板三峡工程上马。李鹏在回忆录中称,1989年以後,所有关於三峡工程的重大决策,都由江泽民主持制定。
网络热传,黄万里预言三峡大坝将会出现十二种灾难性后果:长江下游干堤崩岸;阻碍航运;移民问题;积淤问题;水质恶化;发电量不足;气候异常;地震频发;血吸虫病蔓延;生态恶化;上游水患严重;终将被迫炸掉。
三峡工程建成後,中国大陆自然灾害不断。大旱、高温、洪水、地震等灾祸频发。早先许多专家预言的三峡工程危害正在一一兑现。
(撰文:燕铭时评)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