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疑点重重 川普与北京均暗示协议很可能破产 贸易战休兵为一时需要 中美随时可再开战
外媒聚集: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疑点重重 中美都未排除变数
——贸易战休兵为一时需要 中美随时可再开战
中美第13轮贸易谈判结束后,美国总统川普表示,美中达成了一个“实质性第一阶段协议”。但这个仍停留在口头阶段的协议却引发了很多疑问。外媒纷纷质疑,美中在解决关键纠纷方面并没有任何进展;即便要达成小的协议,也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中美双方都未排除贸易协议变数的可能性,外界质疑,贸易战休兵为一时需要,中美随时可再开战。
*美中在解决关键纠纷方面并没有任何进展
中美新一轮贸易谈判于10月11日落下帷幕,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川普表示,美中谈判在中方购买美国农产品、货币协议、中国金融服务开放、强制技术转让、知识产权、执行机制等方面均获得了进展。协议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协议包括美国农产品、货币协议、中国金融服务开放内容,而强制技术转让内容将包括在第一和第二阶段协议内。
此外,在未来三到五周内,美中将就达成的协议形成文本文件,川普希望能在下个月于智利召开的APEC峰会上,和习近平一起签署。
法新社引述专家形容美中达成的贸易协议只是“迈出了小小一步”。加利福尼亚大学诺顿警告这一部分性协议并不会走得很远,“且没有触及更重要的问题”。
华尔街日报指出,这项协议内容与川普政府去年与中国打贸易战的目标相去甚远,当时美方指控中国窃取智慧财产权、强迫技术转移、政府对产业补贴,要求中共进行结构性改革。
美国之音报道,美国商会执行副会长布莱恩特(Myron Brilliant)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要解决许多有关最重要的美国贸易与投资优先问题,任务还很重大。”
他这番话是针对美中协议,没有提到美方要求中共收回有关政府主导机器人、电动汽车等技术竞争问题方面是否取得了进展。
中国对外经贸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告诉中央社记者,从中美双方目前披露的有限内容来看,是否能称此次会谈成果为协议,不无疑问。屠新泉对这样的“协议”没有太大信心,并质疑就算11月川普和中共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了协议,往下继续谈遇到困难时,“是否还要执行第一阶段的协议?”他认为不如以“第一部分”取代“第一阶段”,让各部分协议彼此独立。屠新泉以“喘息”形容目前的状态,而这在谈判中并非首次。
美联社引用中国人民大学一位经济学家的话说,“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个胜利,它只是缓和了局势”。“双方都需要恢复企业和消费者的信心。”
在一些经济学者们看来,川普谈到的协议内容从广度上远不及他曾一度所展望的,甚至不及5月份在几乎谈成却破局时桌面上所能看到的内容。
康奈尔大学教授、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项目负责人艾斯瓦尔·普拉萨德对彭博社说,这个协议无助于从根源上解决任何导致两国经贸摩擦的主要问题。
批评者指出,第一阶段协议中没有涉及美方一致强调的中国产业政策和政府补贴等问题。此外,其中有关知识产权部分包括什么具体的内容尚不得知。
中方同意购买价值400亿到500亿美元美国农产品。这可以算做川普在此次谈判中的最大胜利。
但这个还停留在口头的协议中,也没有川普政府的贸易官员曾一再强调的协议执行机制,以确保北京不会食言。
川普的关税中,除了原定于10月15日生效的对价值2千6百亿美元已征收25%关税的中国输美产品加征5%关税喊停之外,12月15日对剩余多为最终消费产品,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等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征收15%关税的计划并没有取消。它仍是美方的一个谈判筹码。
*中美临时休战协议让美企失望
《华尔街日报》10月12日报道,这份临时休战协议令一些跨国公司感到失望,这些公司之前曾期望美国和中国能够达成一份更广泛协议,包括加强中国经济更大范围的结构性改革、取消定于12月份生效的额外关税计划、甚至撤回目前双方已经相互加征的关税。很显然,这是一份打了折扣的休战协议。
川普的贸易顾问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表示,定于12月份对电子产品、服装及其他进口消费品加征的关税到目前尚未搁置。美国似乎远未达到最初提出的推动中国全面改革经济的目标,而是把重要的结构性问题留待以后商讨。
这份“第一阶段”协议对两国经济都是利好消息,但制约美中经济增长的根本性问题尚未得到解决。美国方面,未来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仍然令企业担忧,此外,上述协议尚不包含执行机制。
农业协议的细节也比较粗略。尚不知400亿至500亿美元的采购规模是在一年之内完成还是分散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康奈尔大学中国专家和经济学家Eswar Prasad称:“此次宣布的有关即将达成协议的内容,几乎没有解决任何导致两国经济和贸易摩擦的重要根本问题。而且从企业的角度来看,相关内容也不能降低未来双边经济关系的不确定性。”
*德媒:即便要达成小交易,也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就川普宣布与中国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消息,德国媒体普遍认为,这是局势有所缓和的信号,但德国广播电台报道说,德国经济界持谨慎态度。
《明镜》周刊认为,川普所谓的“了不起的交易”并不是胜利。川普想要达成“历史上最了不起、最大的交易”,说这有利于美国农场主。但中国的退让实际上另有原因。据称,中国将从美国进口可高达500亿美元的农产品。这是中国向川普屈服的表现吗?如果就猪肉进口而言,这样看问题是错误的。中国把从美国进口猪肉表现为是对美国的退让,实际上却是在追求自己的利益。虽然中国南方的农民现在养出了跟北极熊一样大的猪,但由于受到猪瘟影响,中国还是不得不进口更多的猪肉。当然,世界第三大猪肉生产商美国将从中受益。但第二大生产商欧盟毫无疑问也将获益匪浅。如果能看到这一点,那么,川普的交易就谈不上了不得了。
《商报》表示,新一轮谈判显示,美中双方目前都不愿意让贸易冲突升级。但即便要达成小交易,也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关键问题会如何了结,目前还不清楚。双方能否在华为、科技等领域达成妥协,也有待观望。美国对中国产品施加25%的关税和对其它中国产品施加较低关税,这两档子事儿都没有抹掉,关税也就都还继续存在。所以,目前还谈不上是大突破,不会给供应链和投资商带来长期安慰。
*贸易战休兵为一时需要 中美随时可再开战
《南德意志报》则将关注点聚焦在中美贸易谈判的后续进程上。题为《川普和中国还在继续争吵的问题有哪些》的文章指出,从贸易谈判取得突破的好消息刚一传出,就有很多人表示疑虑。而这种担心并非毫无道理:在贸易战开打的这一年半里,每次宣布所谓的突破之后,都会出现更严重的倒退。这一次也不能排除这种可能,因为目前除了意向声明之外,并没有什么站得住脚的实际成果。
文章指出,不容忽视的是,两国在最关键的几个分歧点上仍然没有取得共识,而且在这些方面双方的利益存在直接的正面冲突。其中包括中国制造2025计划被美国视为以国家补贴来扭曲竞争的手段,此外美国也在试图阻止中国企业主导未来5G通讯标准。在这两个重大问题上,北京和华盛顿恐怕没有那么容易达成妥协。
除此之外,如何核实中国是否真的履行了加强智慧财产权保护、放弃强迫技术转让和对外企开放市场的承诺,以及如何落实减少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问题,也都还是未知数。尤其减少贸易赤字,是川普对自己忠实选民的最核心承诺之一。
文章认为中美贸易战距离真正的休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双方之所以现在选择暂时停火,主要是因为川普和习近平各自都有足够多的麻烦需要处理。美国总统面临着弹劾程序的威胁,同时他的叙利亚撤兵政策也第一次在共和党党内遭到了大规模的反对。习近平则要面对香港持续不断的抗议示威,一时间难以控制局面。至于贸易战,随时都可以重新开战。
法新社的报道也对目前市场的这种乐观情绪持续多久感到怀疑。法新社引用澳大利亚交易咨询公司“Axi 交易者”分析师斯蒂芬·英尼斯说,这个协议缺乏细节,“还需要几个星期才能够最后敲定,这让交易员的乐观情绪很快就下降了。”
英尼斯说,现在人们担心“这次可能又是一次冲洗泡沫,重复过去先是贸易战缓和接着又是升级的套路。”
*中美都未排除变数
时政评论员周晓辉分析,很显然,北京此次重拾5月撕毁协议前达成的文本,在诸多方面满足了美国的要求,才有了协议的初步达成和即将到来的关税调整的中止,并且再次获得了几个星期的缓冲期以及美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低调。就此而言,迫于美国关税和其它方面的压力而做出“重大让步”的北京当局,貌似赢了,其实在里子上已经输了,真正的赢家是川普。
有意思的是,美中双方都未排除变数的可能性。川普在表示协议达成分两个阶段后,还语带保留地补充说,虽然不预期协议会在未来数个星期内破局,但不能排除存在这个可能性。这说明美国其实有两手准备。
中美此轮贸易谈判后,中共官媒新华社的报导,并未当作重大新闻推出;报导中的川普与习近平在中美关系方面,尤其在贸易方面有哪些“共识”语焉不详;双方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语焉不详,不仅没有提到中方同意购买400到500亿美元美国农产品的事宜,也没有提及美国同意暂停关税之事;对于美国提出的监督执行机制,北京则地用“争端解决”代之,淡化了美国可以单方面制裁中共的内涵。
而在10月12日新华网转发的有些背景的“陶然笔记”微信公众号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贸易谈判“有进展,但也不必过于乐观”。因为一方面美方对华加征关税尚未取消,中方反制措施也依然在实施,中美经贸摩擦的对峙局面没有彻底改观;另一方面,美方一些人并没有放弃极限施压的手段,比如限制中资进入美国资本市场、对中国企业进行更大程度的审查,将28家中共地方政府(即新疆公安厅和其下属的19家公安局)和企业列入实体清单予以制裁。
对此,文章称中美双方要“求同存异”,但并不容易,因此“打打谈谈,边打边谈”可能成为常态,不排除中美出现大范围的摩擦和矛盾乃至冲突的可能性。文章最后建议,中美双方要找到一条“能够管控分歧,又能够兼顾彼此利益最大公约数的相处模式”,直至取消全部加征关税。
文章给人的感觉就是,刘鹤带回的贸易协议清单,仍存在变数的可能,那就是在未来几周协商具体文本时,中共仍可能讨价还价,甚至在最后一刻再度反悔。
新华社的报道并没有提到双方达成协议,或分段协议。该报道只是说:“双方讨论了后续磋商安排,同意共同朝最终达成协议的方向努力。”
美方的分析和观察人士注意到双方对这次谈判结果的表述存在的差异。
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中国商务和政治经济项目主任甘思德(Scott Kennedy)发推文提出疑问。他写道:“新华报道说双方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但没有说达成协议。如果双方不认为有协议,那就是没有协议。”
(撰文:燕铭时评)
——贸易战休兵为一时需要 中美随时可再开战
中美第13轮贸易谈判结束后,美国总统川普表示,美中达成了一个“实质性第一阶段协议”。但这个仍停留在口头阶段的协议却引发了很多疑问。外媒纷纷质疑,美中在解决关键纠纷方面并没有任何进展;即便要达成小的协议,也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中美双方都未排除贸易协议变数的可能性,外界质疑,贸易战休兵为一时需要,中美随时可再开战。
*美中在解决关键纠纷方面并没有任何进展
中美新一轮贸易谈判于10月11日落下帷幕,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川普表示,美中谈判在中方购买美国农产品、货币协议、中国金融服务开放、强制技术转让、知识产权、执行机制等方面均获得了进展。协议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协议包括美国农产品、货币协议、中国金融服务开放内容,而强制技术转让内容将包括在第一和第二阶段协议内。
此外,在未来三到五周内,美中将就达成的协议形成文本文件,川普希望能在下个月于智利召开的APEC峰会上,和习近平一起签署。
法新社引述专家形容美中达成的贸易协议只是“迈出了小小一步”。加利福尼亚大学诺顿警告这一部分性协议并不会走得很远,“且没有触及更重要的问题”。
华尔街日报指出,这项协议内容与川普政府去年与中国打贸易战的目标相去甚远,当时美方指控中国窃取智慧财产权、强迫技术转移、政府对产业补贴,要求中共进行结构性改革。
美国之音报道,美国商会执行副会长布莱恩特(Myron Brilliant)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要解决许多有关最重要的美国贸易与投资优先问题,任务还很重大。”
他这番话是针对美中协议,没有提到美方要求中共收回有关政府主导机器人、电动汽车等技术竞争问题方面是否取得了进展。
中国对外经贸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告诉中央社记者,从中美双方目前披露的有限内容来看,是否能称此次会谈成果为协议,不无疑问。屠新泉对这样的“协议”没有太大信心,并质疑就算11月川普和中共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了协议,往下继续谈遇到困难时,“是否还要执行第一阶段的协议?”他认为不如以“第一部分”取代“第一阶段”,让各部分协议彼此独立。屠新泉以“喘息”形容目前的状态,而这在谈判中并非首次。
美联社引用中国人民大学一位经济学家的话说,“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个胜利,它只是缓和了局势”。“双方都需要恢复企业和消费者的信心。”
在一些经济学者们看来,川普谈到的协议内容从广度上远不及他曾一度所展望的,甚至不及5月份在几乎谈成却破局时桌面上所能看到的内容。
康奈尔大学教授、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项目负责人艾斯瓦尔·普拉萨德对彭博社说,这个协议无助于从根源上解决任何导致两国经贸摩擦的主要问题。
批评者指出,第一阶段协议中没有涉及美方一致强调的中国产业政策和政府补贴等问题。此外,其中有关知识产权部分包括什么具体的内容尚不得知。
中方同意购买价值400亿到500亿美元美国农产品。这可以算做川普在此次谈判中的最大胜利。
但这个还停留在口头的协议中,也没有川普政府的贸易官员曾一再强调的协议执行机制,以确保北京不会食言。
川普的关税中,除了原定于10月15日生效的对价值2千6百亿美元已征收25%关税的中国输美产品加征5%关税喊停之外,12月15日对剩余多为最终消费产品,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等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征收15%关税的计划并没有取消。它仍是美方的一个谈判筹码。
*中美临时休战协议让美企失望
《华尔街日报》10月12日报道,这份临时休战协议令一些跨国公司感到失望,这些公司之前曾期望美国和中国能够达成一份更广泛协议,包括加强中国经济更大范围的结构性改革、取消定于12月份生效的额外关税计划、甚至撤回目前双方已经相互加征的关税。很显然,这是一份打了折扣的休战协议。
川普的贸易顾问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表示,定于12月份对电子产品、服装及其他进口消费品加征的关税到目前尚未搁置。美国似乎远未达到最初提出的推动中国全面改革经济的目标,而是把重要的结构性问题留待以后商讨。
这份“第一阶段”协议对两国经济都是利好消息,但制约美中经济增长的根本性问题尚未得到解决。美国方面,未来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仍然令企业担忧,此外,上述协议尚不包含执行机制。
农业协议的细节也比较粗略。尚不知400亿至500亿美元的采购规模是在一年之内完成还是分散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康奈尔大学中国专家和经济学家Eswar Prasad称:“此次宣布的有关即将达成协议的内容,几乎没有解决任何导致两国经济和贸易摩擦的重要根本问题。而且从企业的角度来看,相关内容也不能降低未来双边经济关系的不确定性。”
*德媒:即便要达成小交易,也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就川普宣布与中国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消息,德国媒体普遍认为,这是局势有所缓和的信号,但德国广播电台报道说,德国经济界持谨慎态度。
《明镜》周刊认为,川普所谓的“了不起的交易”并不是胜利。川普想要达成“历史上最了不起、最大的交易”,说这有利于美国农场主。但中国的退让实际上另有原因。据称,中国将从美国进口可高达500亿美元的农产品。这是中国向川普屈服的表现吗?如果就猪肉进口而言,这样看问题是错误的。中国把从美国进口猪肉表现为是对美国的退让,实际上却是在追求自己的利益。虽然中国南方的农民现在养出了跟北极熊一样大的猪,但由于受到猪瘟影响,中国还是不得不进口更多的猪肉。当然,世界第三大猪肉生产商美国将从中受益。但第二大生产商欧盟毫无疑问也将获益匪浅。如果能看到这一点,那么,川普的交易就谈不上了不得了。
《商报》表示,新一轮谈判显示,美中双方目前都不愿意让贸易冲突升级。但即便要达成小交易,也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关键问题会如何了结,目前还不清楚。双方能否在华为、科技等领域达成妥协,也有待观望。美国对中国产品施加25%的关税和对其它中国产品施加较低关税,这两档子事儿都没有抹掉,关税也就都还继续存在。所以,目前还谈不上是大突破,不会给供应链和投资商带来长期安慰。
*贸易战休兵为一时需要 中美随时可再开战
《南德意志报》则将关注点聚焦在中美贸易谈判的后续进程上。题为《川普和中国还在继续争吵的问题有哪些》的文章指出,从贸易谈判取得突破的好消息刚一传出,就有很多人表示疑虑。而这种担心并非毫无道理:在贸易战开打的这一年半里,每次宣布所谓的突破之后,都会出现更严重的倒退。这一次也不能排除这种可能,因为目前除了意向声明之外,并没有什么站得住脚的实际成果。
文章指出,不容忽视的是,两国在最关键的几个分歧点上仍然没有取得共识,而且在这些方面双方的利益存在直接的正面冲突。其中包括中国制造2025计划被美国视为以国家补贴来扭曲竞争的手段,此外美国也在试图阻止中国企业主导未来5G通讯标准。在这两个重大问题上,北京和华盛顿恐怕没有那么容易达成妥协。
除此之外,如何核实中国是否真的履行了加强智慧财产权保护、放弃强迫技术转让和对外企开放市场的承诺,以及如何落实减少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问题,也都还是未知数。尤其减少贸易赤字,是川普对自己忠实选民的最核心承诺之一。
文章认为中美贸易战距离真正的休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双方之所以现在选择暂时停火,主要是因为川普和习近平各自都有足够多的麻烦需要处理。美国总统面临着弹劾程序的威胁,同时他的叙利亚撤兵政策也第一次在共和党党内遭到了大规模的反对。习近平则要面对香港持续不断的抗议示威,一时间难以控制局面。至于贸易战,随时都可以重新开战。
法新社的报道也对目前市场的这种乐观情绪持续多久感到怀疑。法新社引用澳大利亚交易咨询公司“Axi 交易者”分析师斯蒂芬·英尼斯说,这个协议缺乏细节,“还需要几个星期才能够最后敲定,这让交易员的乐观情绪很快就下降了。”
英尼斯说,现在人们担心“这次可能又是一次冲洗泡沫,重复过去先是贸易战缓和接着又是升级的套路。”
*中美都未排除变数
时政评论员周晓辉分析,很显然,北京此次重拾5月撕毁协议前达成的文本,在诸多方面满足了美国的要求,才有了协议的初步达成和即将到来的关税调整的中止,并且再次获得了几个星期的缓冲期以及美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低调。就此而言,迫于美国关税和其它方面的压力而做出“重大让步”的北京当局,貌似赢了,其实在里子上已经输了,真正的赢家是川普。
有意思的是,美中双方都未排除变数的可能性。川普在表示协议达成分两个阶段后,还语带保留地补充说,虽然不预期协议会在未来数个星期内破局,但不能排除存在这个可能性。这说明美国其实有两手准备。
中美此轮贸易谈判后,中共官媒新华社的报导,并未当作重大新闻推出;报导中的川普与习近平在中美关系方面,尤其在贸易方面有哪些“共识”语焉不详;双方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语焉不详,不仅没有提到中方同意购买400到500亿美元美国农产品的事宜,也没有提及美国同意暂停关税之事;对于美国提出的监督执行机制,北京则地用“争端解决”代之,淡化了美国可以单方面制裁中共的内涵。
而在10月12日新华网转发的有些背景的“陶然笔记”微信公众号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贸易谈判“有进展,但也不必过于乐观”。因为一方面美方对华加征关税尚未取消,中方反制措施也依然在实施,中美经贸摩擦的对峙局面没有彻底改观;另一方面,美方一些人并没有放弃极限施压的手段,比如限制中资进入美国资本市场、对中国企业进行更大程度的审查,将28家中共地方政府(即新疆公安厅和其下属的19家公安局)和企业列入实体清单予以制裁。
对此,文章称中美双方要“求同存异”,但并不容易,因此“打打谈谈,边打边谈”可能成为常态,不排除中美出现大范围的摩擦和矛盾乃至冲突的可能性。文章最后建议,中美双方要找到一条“能够管控分歧,又能够兼顾彼此利益最大公约数的相处模式”,直至取消全部加征关税。
文章给人的感觉就是,刘鹤带回的贸易协议清单,仍存在变数的可能,那就是在未来几周协商具体文本时,中共仍可能讨价还价,甚至在最后一刻再度反悔。
新华社的报道并没有提到双方达成协议,或分段协议。该报道只是说:“双方讨论了后续磋商安排,同意共同朝最终达成协议的方向努力。”
美方的分析和观察人士注意到双方对这次谈判结果的表述存在的差异。
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中国商务和政治经济项目主任甘思德(Scott Kennedy)发推文提出疑问。他写道:“新华报道说双方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但没有说达成协议。如果双方不认为有协议,那就是没有协议。”
(撰文:燕铭时评)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