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全会异常安排引发各种猜测 习近平已经打破了一些定律 “可能会发生很多事情,也可能什么都不会发生”
四中全会非典型安排引发各种猜想 “可能会发生很多事情,也可能什么都不会发生”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10月28日至31日期间召开,在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中美摩擦以及香港示威不断的情况下,中共领导层是否会通过这次机会释放新信号值得关注。
BBC中文网10月25日报道说,参加四中全会的是十九大上选出的中央委员会委员,人数超过200人。他们当中包括中共和中国政府主要部门负责人、各省省长及党委书记以及军队主要负责人。这些委员可以召集召开每五年举行一次的中共党代会,有人事任免权,也可以提名中共最核心的团体——中央政治局常委人选。
这种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简称为“中共中央全会”,许多对中共和当代中国重要的决策都是在这些会议上作出的。比如1978年举行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通过了“改革开放”的决定。
按照规律,每届中央委员会会在五年任期内召开多次中央全会,通常为五年七次,每年至少一次,但这次是个例外。中共十九大之后,中共在十九大结束后的第二天召开十九届一中全会,又在2018年“两会”修宪前连续召开二中、三中全会。这次十各种九届四中全会和三中全会之间时间相隔超过一年半,为近年少见。
这一年半间发生了许多让中国头疼的事情。中国与美国的贸易争端升级为贸易战,同时与西方大国外交摩擦不断;中国经济不见景气,今年增长目标为30年来最低水平;香港爆发1997年后最大规模示威,持续超过四月。习近平在今年9月的一次讲话中至少提到58次“斗争”,更能显示出目前中国面临的艰难形势。因此四中全会格外引人关注。
香港浸会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系教授高敬文认为,这种拖延“有些奇怪”。“其中一种可能的原因是习近平感觉到中央委员会内部有人对他修宪、在贸易战中缺乏让步以及他集中权力的方式有不满,”他对BBC中文这样表示。“他们不想展示出这种意见分歧,但现在他们可能达到了某种程度的共识。”
高敬文指出,习近平必然想要通过这次机会展现他握有控制权,而这种全会最大的意义在于动员北京、各省以及军队的各级领导知悉中共领导层的重要任务,“让大家都有共识,并且支持领导层的决定”。
根据惯例,每次全会通常有相对固定的主题,持续多天。比如一中全会进行党内换届,二中全会进行政府换届,三中全会讨论经济问题,四中全会主题不尽相同,但大多与“党建”有关。
新华社报道称,这次全会将会讨论的主要话题包括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中共中央政治局还会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
根据习近平此前讲话,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涉及中国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各个方面的制度及管理。
“没人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助理教授罗里·特鲁克斯(Rory Truex)说。“过去这种会议上往往会有重大事项宣布,比如改革开放,但现在习近平已经打破了一些定律,”他向BBC中文解释称。“眼下他可能更需要将重点放在几年后即将到来的领导层换届,考虑如何解决香港和中美贸易战问题,我觉得可能不会宣布什么重要决策。”
即便如此,他认为这届会议上或许不会讨论香港事务。“部分原因是因为这个问题上分歧很大,而中央委员会是一个较大规模的机构,他们不会希望暴露内部的任何分歧。”
中国政治学者吴强认为,经济和金融政策将是这次全会的重点。他向BBC中文表示,这届会议其实就是“往年的三中全会”。
“从时间上看这个全会应该是往年的三中全会,也就是以经济问题为主的全会,”他说。“这次新华社发布的信息来看,传统经济议题虽然不在其中,但很难避开”,“何况贸易战在过去一年多已经发展到这样一个程度,所以这一次全会很可能是按照以通常四中全会讨论意识形态问题(模式)的同时,同时也讨论经济问题。”
香港博源基金会学术委员丁学良也表示,四中全会对外界最关注的经济金融政策问题有“决定性”作用。他对BBC中文称,研究中国经济“只能看中国共产党最高层的会议决策”。
与每年3月举行的中国“两会”上向媒体广开大门不同,中共全体会议多为闭门会议,外界只有通过中共官媒消息才能获取部分会议内容。
高敬文强调,虽然种种不确定性让外界十分关注这届会议,但外界也要做好失望的准备。他说,“可能会发生很多事情,也可能什么都不会发生。”
(编辑:燕铭时评)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10月28日至31日期间召开,在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中美摩擦以及香港示威不断的情况下,中共领导层是否会通过这次机会释放新信号值得关注。
BBC中文网10月25日报道说,参加四中全会的是十九大上选出的中央委员会委员,人数超过200人。他们当中包括中共和中国政府主要部门负责人、各省省长及党委书记以及军队主要负责人。这些委员可以召集召开每五年举行一次的中共党代会,有人事任免权,也可以提名中共最核心的团体——中央政治局常委人选。
这种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简称为“中共中央全会”,许多对中共和当代中国重要的决策都是在这些会议上作出的。比如1978年举行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通过了“改革开放”的决定。
按照规律,每届中央委员会会在五年任期内召开多次中央全会,通常为五年七次,每年至少一次,但这次是个例外。中共十九大之后,中共在十九大结束后的第二天召开十九届一中全会,又在2018年“两会”修宪前连续召开二中、三中全会。这次十各种九届四中全会和三中全会之间时间相隔超过一年半,为近年少见。
这一年半间发生了许多让中国头疼的事情。中国与美国的贸易争端升级为贸易战,同时与西方大国外交摩擦不断;中国经济不见景气,今年增长目标为30年来最低水平;香港爆发1997年后最大规模示威,持续超过四月。习近平在今年9月的一次讲话中至少提到58次“斗争”,更能显示出目前中国面临的艰难形势。因此四中全会格外引人关注。
香港浸会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系教授高敬文认为,这种拖延“有些奇怪”。“其中一种可能的原因是习近平感觉到中央委员会内部有人对他修宪、在贸易战中缺乏让步以及他集中权力的方式有不满,”他对BBC中文这样表示。“他们不想展示出这种意见分歧,但现在他们可能达到了某种程度的共识。”
高敬文指出,习近平必然想要通过这次机会展现他握有控制权,而这种全会最大的意义在于动员北京、各省以及军队的各级领导知悉中共领导层的重要任务,“让大家都有共识,并且支持领导层的决定”。
根据惯例,每次全会通常有相对固定的主题,持续多天。比如一中全会进行党内换届,二中全会进行政府换届,三中全会讨论经济问题,四中全会主题不尽相同,但大多与“党建”有关。
新华社报道称,这次全会将会讨论的主要话题包括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中共中央政治局还会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
根据习近平此前讲话,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涉及中国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各个方面的制度及管理。
“没人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助理教授罗里·特鲁克斯(Rory Truex)说。“过去这种会议上往往会有重大事项宣布,比如改革开放,但现在习近平已经打破了一些定律,”他向BBC中文解释称。“眼下他可能更需要将重点放在几年后即将到来的领导层换届,考虑如何解决香港和中美贸易战问题,我觉得可能不会宣布什么重要决策。”
即便如此,他认为这届会议上或许不会讨论香港事务。“部分原因是因为这个问题上分歧很大,而中央委员会是一个较大规模的机构,他们不会希望暴露内部的任何分歧。”
中国政治学者吴强认为,经济和金融政策将是这次全会的重点。他向BBC中文表示,这届会议其实就是“往年的三中全会”。
“从时间上看这个全会应该是往年的三中全会,也就是以经济问题为主的全会,”他说。“这次新华社发布的信息来看,传统经济议题虽然不在其中,但很难避开”,“何况贸易战在过去一年多已经发展到这样一个程度,所以这一次全会很可能是按照以通常四中全会讨论意识形态问题(模式)的同时,同时也讨论经济问题。”
香港博源基金会学术委员丁学良也表示,四中全会对外界最关注的经济金融政策问题有“决定性”作用。他对BBC中文称,研究中国经济“只能看中国共产党最高层的会议决策”。
与每年3月举行的中国“两会”上向媒体广开大门不同,中共全体会议多为闭门会议,外界只有通过中共官媒消息才能获取部分会议内容。
高敬文强调,虽然种种不确定性让外界十分关注这届会议,但外界也要做好失望的准备。他说,“可能会发生很多事情,也可能什么都不会发生。”
(编辑:燕铭时评)
评论
发表评论